01、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——刘方平《春怨》
02、自春来、惨绿愁红,芳心是事可可。——柳永《定风波·自春来》
03、野渡花争发,春塘水乱流。——李嘉佑《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》
04、草秀故春色,梅艳昔年妆。——李世民《元日》
05、故人早晚上高台。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。——舒亶《虞美人·寄公度》
06、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——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
07、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已觉春心动。——李清照《蝶恋花·暖雨晴风初破冻》
08、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——白居易《春题湖上》
09、闹花深处层楼,画帘半卷东风软。——陈亮《水龙吟·春恨》
10、三月正当三十日,占得,春光毕竟共春归。——庄棫《定风波·为有书来与我期》
11、把酒祝东风,且莫恁、匆匆去。——王安石《伤春怨·雨打江南树》
12、两处春光同日尽,居人思客客思家。——白居易《望驿台》
13、愿春暂留,春归如过翼。——周邦彦《六丑·落花》
14、游人不管春将老,来往亭前踏落花。——欧阳修《丰乐亭游春·其三》
15、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——苏轼《西江月·顷在黄州》
16、城雪初消荠菜生,角门深巷少人行。——杨载《到京师》
17、恋树湿花飞不起,愁无比,和春付与东流水。——朱服《渔家傲·小雨纤纤风细细》
18、斜风细雨作春寒。对尊前。——朱淑真《江城子·赏春》
19、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——苏轼《蝶恋花·春景》
20、微雨霭芳原,春鸠鸣何处。——韦应物《东郊》
21、故园书动经年绝,华发春唯满镜生。——崔涂《春夕》
22、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。——武则天《腊日宣诏幸上苑/催花诗》
23、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——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
24、春风尔来为阿谁,蝴蝶忽然满芳草。——李白《山人劝酒》
25、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——李商隐《柳》
26、年年春日异乡悲,杜曲黄莺可得知。——韦庄《江外思乡》
27、家在梦中何日到,春来江上几人还?——卢纶《长安春望》
28、黄鹂惊梦破,青鸟唤春还。——张宏范《临江仙·忆旧》
29、子规啼,不如归,道是春归人未归。——关汉卿《大德歌·春》
30、更把玉鞭云外指,断肠春色在江南。——韦庄《古离别》
31、隋堤三月水溶溶。背归鸿,去吴中。——苏轼《江神子·恨别》
32、离恨做成春夜雨。添得春江,划地东流去。——杨炎正《蝶恋花·别范南伯》
33、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——李商隐《无题·飒飒东风细雨来》
34、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——吴惟信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35、长安白日照春空,绿杨结烟垂袅风。——李白《阳春歌》
36、春雨断桥人不度,小舟撑出柳阴来。——徐俯《春游湖》
37、子规夜半犹啼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。——王令《送春》
38、晓风催我挂帆行,绿涨春芜岸欲平。——查慎行《晓过鸳湖》
39、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——韩愈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/初春小雨/早春》
40、闻道春还未相识,走傍寒梅访消息。——李白《早春寄王汉阳》
41、描写春的诗句古诗:二月巴陵日日风,春寒未了怯园公。——陈与义《春寒》
42、红树青山日欲斜,长郊草色绿无涯。——欧阳修《丰乐亭游春·其三》
43、东风随春归,发我枝上花。——李白《落日忆山中》
44、年年游子惜余春,春归不解招游子。——贺铸《惜余春·急雨收春》
45、春来茗叶还争白,腊尽梅梢尽放红。——韩元吉《送陆务观福建提仓》
46、风前欲劝春光住。春在城南芳草路。——辛弃疾《玉楼春·风前欲劝春光住》
47、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——韩愈《春雪》
48、远路应悲春晼晚,残霄犹得梦依稀。——李商隐《春雨》
49、诗家清景在新春,绿柳才黄半未匀。——杨巨源《城东早春》
50、京国多年情尽改,忽听春雨忆江南。——虞集《听雨》
51、一庭春色恼人来,满地落花红几片。——魏承班《玉楼春·寂寂画堂梁上燕》
52、津桥春水浸红霞,烟柳风丝拂岸斜。——雍陶《天津桥望春》
53、知是人家花落尽,菜畦今日蝶来多。——高启《春暮西园》
54、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——孟浩然《春晓》
55、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。——李商隐《代赠二首·其一》
56、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——高鼎《村居》
57、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——李煜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》
58、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。——杜甫《绝句二首》
59、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——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
60、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——蒋捷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
61、终古闲情归落照,一春幽梦逐游丝。——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杨柳千条送马蹄》
62、低花树映小妆楼,春入眉心两点愁。——白居易《春词》
63、心心视春草,畏向阶前生。——王维《杂诗三首/杂咏三首》
64、春路雨添花,花动一山春色。——秦观《好事近·梦中作》
65、小桃灼灼柳鬖鬖,春色满江南。——黄庭坚《诉衷情·小桃灼灼柳鬖鬖》